2022年11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行。作为党的二十大后汽车行业的首次盛会,本届论坛以“凝心聚力,蓄势待发”为主题,设置了“一场闭门峰会+一场会议论坛+16场主题论坛”。以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与行业精英一起落实新精神,研判新形势,共商新举措。其中,金蜂智库专家戴一博在11月10日下午举行的“主题论坛十三:绿色、责任与价值,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下午好。我是金蜂智库的戴一博。今天我想跟大家谈的话题,就是把刚才李米介绍的比较新、比较流行的ESG概念,和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
刚才各位嘉宾谈到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热点的概念和问题。这些问题在不断地出现、发展和演变,这实际上也给企业竞争力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推动的过程。在座的车企,包括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也能深切感受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产品质量可能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核心。这个时候,这个阶段,人们对于产品质量的衡量可能会有自己的顾虑,包括一些所谓的管理体系标准。慢慢的,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更多的环境因素。这个时候我们认为企业的竞争力还是要体现在环境上。
除了环境,更多的因素进入相关方的视野,如员工、环境等。这时,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竞争力起到了不可替代或者更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出企业已经逐渐进入责任竞争力的发展时期。
竞争力时代的到来,其实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诠释。无论对于中国社会,还是以用户为代表的消费者,对这种可持续内涵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个时候,光靠环境和素质是不够的,于是也就提出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元素和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随着企业责任竞争力向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机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责任的概念正逐渐聚焦于ESG这一新概念。
ESG的概念可以看作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中的具体体现。金融机构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责任时,应考虑其所有金融资源应投向何处。ESG的理念要求金融机构把所有的资源都给更有责任感、更关注劳工权益、对环境负责的企业。因为这样的资源走向将决定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除了金融机构的其他企业,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机构。当一个企业想要从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甚至是以更低的成本,就要考虑到金融机构已经在利用ESG来选择投资对象和投资标的。因此,所有企业都需要提高其ESG绩效。在这样一个时期,毫无疑问,ESG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换句话说,ESG表现好的公司往往更容易赢得投资者的青睐,甚至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融资。我们认为,ESG竞争力是新时代责任竞争力的最新表现,它将成为未来所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仅仅是资本市场。
在ESG竞争力时代,就中国汽车企业而言,我们认为他们也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因为越来越多的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会考虑到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中的相关问题。刚才各位嘉宾都提到,随着电气化产业的发展,气候变化已经不是一个环境问题,而是所有车企的经营决策问题,是一个经营战略和商业模式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提出的“双碳”政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包括欧盟提出的“气候法令”等一系列政策都会对汽车产品的发展趋势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原材料的选择。据相关统计,截至2022年9月,国家、省、市关于碳减排的政策超过200项。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也发布了促进绿色消费的实施计划,提高了绿色产品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多的车企通过能源替代和低碳转型,实现了生产制造的低碳转型,加大了对清洁、绿色、零碳燃料的研发投入,试图在ESG竞争力的新时代追求循环碳经济。
企业正在考虑从自然或技术途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甚至投资更具战略性的碳负技术。我们可以看到,车企也有意布局参与市场化的机制。比如绿色证书的交易降低了碳减排的成本,甚至进一步获得了碳交易的溢价。
围绕气候变化,离不开的话题就是气候变化。即将召开的COP27或COP15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随着生态理念的提出,生物多样性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们相信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商业模式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今年年初,金蜂智库刚刚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发布了《中国自然受益的经济机会》洞察报告。我们清晰地描绘了中国企业转向自然社会发展的路线图。以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例,我们认为如果汽车行业能够向这种循环经济和自然效益的商业模式转型,有望在中国创造1221亿美元的新商业价值和378.8万个新就业岗位。在中国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循环经济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已经提出,包括汽车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现在的很多汽车企业今年也进入了工信部的EPR试点企业名单。
对于这种天然有利的商业模式的转变,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中国在很多创意技术领域和制造能力上处于世界非常领先的地位,包括众所周知的动力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等。在我们看来,这些技术为中国汽车企业向自然受益型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动力。
当然,我们还是看到很多车企其实已经在循环经济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承诺,开发或升级更多的循环材料,提高整个汽车生命周期的正面环境影响水平。
我们相信,ESG竞争力时代的到来,也使我们的汽车企业能够进一步思考其在供应链中的责任延伸。包括各零部件供应商在内的很多车企越来越感觉到,今年比如以欧盟为代表的地区出台了很多关于供应链可持续性尽职调查的法律法规以及ESG的其他要求。许多汽车公司被要求将所谓的ESG绩效和供应链的可持续管理纳入公司政策。我们认为这种影响会越来越明显。
在ESG管理或者供应链的可持续管理中,其实冲突矿是一个突出的表现。世界上所有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皮革和天然橡胶等原材料,特别是天然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和制造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比如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全球性的行业组织——推动可持续汽车供应链网络。像it这样的行业组织已经确定了18种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高风险原材料,包括新能源汽车广泛使用的锂,包括天然橡胶、皮革等。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车企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甚至发起一些所谓的行业倡议,呼吁更多一级供应商之外的商业合作伙伴进行负责任的采购。
在管理上,引入相应的新技术也会加强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我们也看到一些汽车公司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原材料的可追溯性管理。在一些车企,已经逐渐建立了一些带有ESG考量的采购管理流程,与原有的采购管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在ESG竞争力时代,还有一个因素值得我们关注。在我的印象中,有一位专家提到,汽车行业不是单纯的制造业,而是整合了涉及新能源、ICT、信息技术等多领域主体的商业生态网络,这使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一个新的ESG问题,尤其是在利益相关者群体中。在部分新生代用户中,他们注重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同时对所谓的隐私安全的容忍度或敏感度会较之前的用户群体有所提高。对于车企来说,可能需要注意这些群体的数据保护,包括一些未成年人使用汽车数据等等。在此背景下,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完善,日趋严格。比如今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了信息管理规定。一些新的软硬件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摄像头等,一方面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变革,但同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应该更好地让车企严守隐私保护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在智能驾驶下,赢得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汽车产品和服务的更多信任。
除了隐私保护的底层责任,我们还可以更加关注如何利用汽车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共同的问题,例如道路安全相关的挑战。因此,汽车企业的数据责任可能会成为未来汽车企业社会责任或ESG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是ESG竞争力时代,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实现ESG竞争力的塑造?以下是一些初步考虑,供大家参考。我们提出五点建议:
建议车企可以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重塑企业价值。因为ESG要求企业在考虑自身发展如何高质量、可持续的同时,在创造价值或财务回报的同时,还要考虑更多的价值创造,甚至平衡当前经济效益和未来社会效益的关系。我们也看到,世界上很多领先的车企已经逐渐告别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加强对员工的投资,发展与供应商的良性合作。对于企业来说,为股东创造价值不再是第一要务。
中国车企在进行ESG管理和实践时,虽然“G”在ESG概念中排在第三位,但我们建议ESG工作应从“公司治理”入手。我们认为“公司治理”释放了三个信号。1.ESG是否受到公司领导或项目一把手的重视。比如ESG是否负责组织架构和治理架构。第二,企业是否将ESG作为战略考量纳入我们的经营战略,成为我们绩效考核目标的一部分。比如刚才提到的气候问题,它不是环境问题,只是放在了科技环保部。供应链问题也不是采购问题。应该放在采购团队,整体战略布局。第三,看公司的绩效考核。例如,一些先进的公司已经将ESG绩效与高管的绩效挂钩。我们认为这是让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更多利益相关者相信公司言行一致的最佳方式。
让ESG车企认识到,应该把ESG的风险和机遇作为管理的重点。传统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于历史数据或过去的业绩,但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来识别与ESG相关的风险和机会可能具有挑战性。这时候我们建议企业可以多和利益相关者沟通,因为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中包含了ESG机会和风险的信息。对于ESG机会和风险,新兴属性比较强,企业准备往往不充分。这时候就要建立一个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流程,能够捕捉、了解和处理随时出现的ESG风险和机会。因为我们相信,一旦ESG风险和机会出现,快速的商业决策可以帮助车企在整个竞争中赢得先发优势,甚至获得ESG溢价。
事实上,合规与风险密切相关。我们的提案应该超越合规性,ESG不是合规性,而是超越合规性。因为ESG的标准要求不仅要符合法律法规,还要考虑道德和自愿层面的自我约束。此外,ESG在企业中的管理和实践可以帮助企业不要等到所有问题都成为法律法规后再去关注,而是尽早做好准备,加强合规能力,甚至降低合规成本。
有了刚才说的这些技巧和方法,企业还需要加强自身的ESG实践,这也是很系统的。不能只考虑指标管理为出发点,还要注重内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包括信息披露。刚才我的同事林博也提到了ESG信息披露的问题,并积极参与了一些国内外的评级,这可以显示责任的水平和表现。
以上是我对ESG在中国汽车企业管理实践的思考和建议。最后,我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推广。你可以在今天的会议桌上看到“ESG竞争力”这份出版物。我们希望这样一本书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ESG竞争力,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ESG领导者。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