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辰汽车网
  •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 首页
    • 车图
    • 导购
    • 用车
    • 行情
    • 试驾
    • 资讯
    • 车企
    • 选车
    • 排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内容

    全球车企竞相拥抱中国技术,智能驾驶成合作新焦点

    时间:2025-05-01 04:02 来源:中青网 阅读量:5117   

    ,据外媒报道,在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市场的地位愈发凸显。近日,全球汽车制造商正竞相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特别是在智能车载功能和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领域,以期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且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德国汽车巨头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已率先行动,将中国的人工智能和智能驾驶技术融入其产品中。宝马宣布,将在中国销售的车辆中集成中国的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驾驶体验。而梅赛德斯-奔驰则在上海车展上推出了搭载字节跳动豆包大语言模型的长轴距CLA车型,实现了车载虚拟助手的全面升级。

    在智能驾驶领域,海外汽车制造商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中德合资企业一汽奥迪推出了搭载华为驾驶辅助系统的A5L轿车,成为首款采用该技术的中国燃油车型。这一合作不仅彰显了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体现了一汽奥迪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

    与此同时,中国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也传来了好消息。该公司宣布已与包括通用别克、凯迪拉克、丰田和本田在内的六大汽车品牌达成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其在中国乃至全球智能驾驶市场的影响力。这一合作不仅将加速Momenta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也将为全球汽车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活力。

    作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海外品牌,大众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同样引人注目。该公司投资了本土智能驾驶公司地平线机器人,并与其建立了合资企业。这一举措不仅使大众汽车能够直接参与到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中,也为其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瑞银集团汽车行业分析师龚保利表示,过去几年里,中国在全球汽车制造商眼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最初的有潜力市场,到如今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研发核心,中国正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一汽奔腾悦意03购车指南
    • 丰田:设立中国首席工程师RCE制
    • “青春大兴”品牌发布,北京市大兴
    • 问界新M5Ultra大定破1.5
    • 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占比,汤姆猫让“
    • 上汽大众:AI赋能智能座舱用户体
    • 2030年我国无人机产业将实现万
    • 文峰股份: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减
    • 五一入境游市场火爆 我国有超17
    • 全民健身便利化进程加速,贵州健身

    热点推荐

    • 首批长期照护师爆火,银发产业风口

      第一财经作者:郭晋晖 目前我国的长护从业人员仅为30多万,长护险全面推开之后,护理人员的

    • 10台核电新机组获核准上海独揽5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福建霞浦压水堆1、2号机组、山东海阳三

    • 科技创新引领家电换新潮,今年以来

      随着以旧换新政策加持,我国家电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家电成为消费新宠。2

    • 威奇托州立大学开发螺旋碳纳米管工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威奇托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可明显提高轻量化结构的

    • 2025上海车展:超20家“闯”

      “新造车”时代,汽车产业链的角色正悄然转变。在2025上海车展上,除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的

    热门资讯

    理想L7正式申报定位大五座中大型SUV

    理想L7正式申报定位大五座中大型

    • 热点推荐 芯原车规级智慧驾驶SoC设计平台
    • 热点推荐 科创投资新风向华商上证科创板综合
    • 热点推荐 高阶智驾驶入寻常家
    • 热点推荐 亿咖通科技亮相泰科电子“与智同行
    • 热点推荐 跨城租车助力五一自由出行,我国现
    • 星辰汽车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星辰汽车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星辰汽车网 star.cxxxc.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17705号